抗戰英烈肖永智:犧牲在陳官營“反掃蕩”戰斗中綜合新聞
肖永智,1915年出生于湖北省紅安縣箭廠河鄉肖灣村(今屬河南新縣)一個農民家庭。7歲在本村私塾念書,1926年考入箭廠河高等小學。農民運動在家鄉蓬勃興起,他在學校參加了兒童團。1930年2月,黃安縣(今紅安縣)蘇維埃政府成立,15歲的肖永智當上了縣蘇維埃的通信員。不久,他參加了紅軍。1931年1月,紅十五軍與紅一軍在商城的長竹園會師,合編為紅軍第四軍。肖永智被調紅十師任宣傳員兼少共團委書記。11月紅四軍與紅二十五軍合編為紅四方面軍。1932年5月,肖永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6月升任第十師宣傳科長。
1932年10月,肖永智隨軍離開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于12月轉移到四川、陜西邊界地區。1933年7月,紅四方面軍擴編后,他被編入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師第九十一師任團政委。1935年3月他隨紅四方面軍退出川陜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歷盡千辛萬苦,于1936年10月勝利到達甘肅會寧地區,與紅一、二方面軍會師。這期間,除積極進行宣傳活動,擴大紅軍的影響,組織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幫助發展地方武裝,建立蘇維埃政權外,肖永智還參加了許多有名的戰斗。在甘肅的山城堡戰斗中,他所在的部隊指揮員都傷亡了,他帶領戰士們以死相拚,終于把敵人打退了。在抗戰初期,有一次敵人夜襲部隊駐地彭城,直撲團部、政治處、供給處、工兵連等非作戰單位所在位置。工兵連剛成立兩個月,只有20多支槍,還沒打過仗,敵人一沖過來頓時慌張起來。恰好肖永智趕來,他泰然地說:“不要怕,我也在這里!”他一面派人迅速組織轉移,一面帶一排工兵跑步搶占后面山坡,用火力封住路口,支撐了危局。他參加指揮的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路王墳等戰斗,都取得了很好的戰績。其中神頭嶺一役,消滅日軍1100人左右,俘虜20多人。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后,原紅四方面軍的一部分編為八路軍一二九師,肖永智先后任該師第三八六旅七七二團政治處主任、副政委、政委。1939年調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東進先遣縱隊政治委員(李聚奎任司令員),率部隊到魯西北一帶開辟抗日革命根據地。
是年夏,肖永智帶領筑先縱隊第三營(營長趙健民)駐在堂邑西北,他們一面相機殲滅出城竄犯的日偽軍,一面宣傳黨的政策和主張,擴大八路軍的影響。部隊每到一地,作好戰斗布置后,肖永智都要親自向群眾講演,進行宣傳動員。不僅他自己講,他還叫全營指戰員個個都做群眾的發動工作,使黨的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進步、反對分裂倒退的方針政策家喻戶曉。肖永智帶領部隊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規定部隊夜間行軍進了村,天不亮不能叫老百姓的門,只能露天坐在街上,等老百姓起來后才能到房子里休息;住進老百姓家里,都要幫助打掃院落,把水缸挑滿,盡力幫助老鄉解決實際困難;另外,部隊每到一地,肖永智還要邀請駐地附近的開明士紳來赴便宴,借座談之機向他們宣傳抗戰的形勢,闡明中國共產黨建立統一戰線,團結各方面力量,堅持抗戰的主張,動員他們擁護共產黨,支持八路軍抗戰。這些做法深得民心,為以后建立抗日根據地和對敵斗爭,創造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