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發現267名抗戰陣亡將士墓:中將自殺殉國綜合新聞
齊魯網沂源8月3日訊(記者 張曉博 實習記者 張國良)沂源縣石橋鎮龍官莊村口,博沂公路穿城而過。在村子西南角,兩畝多地的楊樹林下,綠草茵茵。
1941年2月27日,侵華日軍進犯山東省沂源縣石橋鄉黃墩河一帶,駐守當地的51軍進行了英勇的抵抗,267名將士陣亡,被安葬于后來的這片楊樹林中。
2015年,紀念全民族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沂源縣在重修當地抗戰史時,意外的發現了這段已經中斷了數十年的歷史。
記者獲悉,這處忠骨掩埋處,亦將建起新的紀念設施。一直關注并致力于與抗戰相關的公益事業的沂源籍省政協委員、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北京匯泉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方軍表示,在政策允許、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自己愿與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一起,為安葬抗戰將士“盡綿薄之力”。
267名將士陣亡 陵園難尋舊貌
1941年至1942年,抗日戰爭進入了最艱難的時期。日軍對沂魯山區多次進行數萬人大“掃蕩”,并實行“總力戰”,先后推行了五次“治安強化運動”。
1941年2月27日,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日軍抵達沂源縣石橋鄉西北方向的黃墩河一帶,在黃墩河村西的芝麻山、東趙莊三村東北的霜子山,與駐防當地的中國軍隊發生激烈交火。
據沂源縣悅莊成教中心學校徐鳳生老師口述,戰斗自2月27日上午十點,一直打到下午三點多,雙方炮火相當猛烈,人員傷亡慘重。最后,中國守軍51軍,打退了來犯日軍,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重傷300多人,陣亡267人。
親自指揮了戰斗的51軍2師副師長房紅、三營營長鹿賓國等,均在此次戰斗中殉國。1943年,陣亡的將士被安葬在如今石龍官莊村口的位置。在文革期間,這片陵園徹底“消失”。
“他們都是民族的英雄,為國家戰死的,我們就希望能把這個陵園恢復起來?!痹诖謇锔闪?9年支部書記的王仕枝,對這段歷史一直頗為關注,他還記得自己兒時見過的陵園模樣,“從這個臺階往南,一直到現在這個公路南沿,方方正正這一塊三畝多地,四周是一米半左右的圍墻,大門朝南,西側蓋有一間小屋,還種了不少松柏樹?!?/p>
在石龍官莊村,記者還發現了多塊散落的陣亡將士墓碑。其中,“野戰補充團第一營第二連連長劉景超墓”等字樣依然可見。
“我們都希望能再把碑立起來,一是為了紀念這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另一個是教育后人不忘歷史?!蓖跏酥φf。
中將自戕殉國 名入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
長眠于此的將士中,軍銜最高的為中將師長、濟南人方叔洪。1939年6月,為了不落入日軍手中,身負重傷的方叔洪自戕殉國,年僅31歲。他是抗戰初期犧牲的最年輕將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