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作戰是否達到目的?越南這一動作表明一切綜合新聞
有關對越自衛反擊戰,相信大家已經看過很多故事了。今天老師不講起因,不講經過,單單講講結果。有關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前因及經過,大家可以參考老師之前寫過的幾篇文章。
對越自衛反擊,為何選2月這個節點發起反擊?中央的考量堪稱精妙
這個東南亞小國雖不起眼,但卻成為鄧小平下令對越作戰的導火索
鄧小平決心打越南,美總統卡特擔憂連夜阻止,鄧公看后說了一句話
在最初的計劃中,中國預計一周拿下越南5個省會城市,然而,戰事發展并非當初所預料的那么順利,直到開戰3周后,我軍才攻下涼山,而最慘烈的戰斗就發生在涼山附近。中國軍隊在這里集中兵力要取得對通向南邊河內的要道的控制權,向越南人表明我軍可以威脅到越南的首都。中國軍隊人多勢眾,決心堅定,確實攻下了5個省會。據估計,中方在戰斗中有25000人陣亡,37000人受傷。
3月6日,攻下涼山后,中國立刻宣布取得勝利并開始撤軍。并在撤退過程中盡量破壞越南的基礎設施。鄧小平曾保證,戰斗不會長于1962年的中印戰爭。中國軍隊從越南撤軍始于6日,3月16日完成撤軍行動,距開始進攻不過29天。
戰爭之后,鄧小平曾對到訪的美國參議員杰克遜說,他要殺一殺越南人的氣焰,抑制一下他們膨脹的野心。在此后的幾年里,至少有14支師級部隊被選派輪流駐守于中越邊境附近老山的中國一側。越南則在它的北部邊境駐扎了80萬軍隊以防中國進攻。然而,越南的人口只有中國的大約二十分之一。它在此后10年為保衛其邊境消耗了大量資源。當越南在1984年奪取柬埔寨一條通往泰國的要道而威脅到泰國的安全時,中國發動了自1979年以來最大的一次邊境攻擊,這也迫使越南人撤退。鄧小平在1979年打越南以及在中越邊境不斷進行的軍事活動,增強了其他東南亞國家抵抗越南野心的信心,他們知道中國會像幫助柬埔寨和泰國那樣幫助他們。
就像鄧小平預測的那樣,越南背負著沉重的雙重負擔,他要占領柬埔寨,又要在中越邊界維持一支60萬到100萬的大軍,越南人遲早會認識到,蘇聯不可能滿足他們所有的要求。鄧小平的一系列舉動是有遠見的,1988年越南從柬埔寨撤走了一半的軍隊,第二年又撤走了其余的軍隊,越南未能實現它稱霸東南亞的野心。
正是越南對東南亞弱小國家的威脅,加強了后者與中國合作對抗這種威脅的愿望,越南的侵略行為也導致了東南亞各國加強了東盟組織的合作。
這里老師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東盟組織。東盟成立之初只是一個保衛自己安全利益及與西方保持戰略關系的聯盟,其活動僅限于探討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1976年2月,第一次東盟首腦會議在印尼巴厘島舉行,會議簽署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以及強調東盟各國協調一致的《巴厘宣言》。此后,東盟各國加強了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的合作,并采取了切實可行的經濟發展戰略,推動經濟迅速增長,逐步成為一個有一定影響的區域性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