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蒙古騎兵能夠大殺四方呢?不只是蒙古馬優秀綜合新聞
一說到蒙古,就會讓人想起他們那支戰無不勝的“蒙古騎兵”。這支軍隊的建立應歸功于雄才大略的鐵木真。正是他把一個許多部落的部族,建成為一個無往不勝的軍事組織。也正是由于他出色的組織指揮才能,蒙古各部落的首領尊稱他為“成吉思汗”,意為“非凡的領袖”。
很長一段時間,蒙古人被人稱贊為“馬背上的民族”,這不是開玩笑的,蒙古騎兵曾在戰場上所向披靡,讓敵軍聞風喪膽。那么,一支蒙古騎兵要怎么樣才能被訓練成擁有如此強悍戰斗力的軍隊的呢?
首先,蒙古族是一個典型的游牧民族。身為游牧民族,是無法靠扎根在一個地方進行農業活動的。游牧民族生活在一個十分惡劣且復雜的環境里,這就使他們擁有一種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的韌性。因為,基本在嚴寒和饑渴中長大,所以,他們對于物質條件并沒有多大的要求。
他們在冰天雪地里作戰,爬冰臥雪也不在話下,還經常遠距離跋涉。因此,蒙古騎兵的后勤負擔比較輕便,還有著連續作戰的戰斗意識和其頑強的戰斗力。從這里就可以看出,蒙古騎兵比西方養尊處優的貴族軍隊與中原平原的那些農民軍戰斗力要強得多。
除此之外,游牧民族靠著對外戰爭起家,在戰爭勝利后,還能長期保持著強勁的擴張勢頭,以此得到生活必需品,保持民族的長期生存。從士兵的質量上來看,蒙古騎兵的身體素質也因為經常鍛煉而更加強健。
雖然,在文化和物質上,蒙古騎兵都處在一個較為落后的局勢,但是,他們的軍事力量卻一直都保持著優勢。
標準的蒙古騎兵部隊由3個騎兵縱隊組成:每個縱隊有10000騎兵,大體相當于一個現代騎兵師,每個騎兵縱隊包括10個騎兵連,每連100人;每個騎兵連包括10個班,每班10人,所有騎兵一般都是騎馬作戰,一邊作戰一邊行軍。
還有極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蒙古有著三位一體全民皆兵的軍事體制,在戰爭的時候,全民皆兵更為蒙古軍隊提供了豐厚的兵源。甚至,為了訓練出最好的騎兵,蒙古族的孩子在三四歲時就要學習正統且嚴格的騎馬射箭技巧。紀律已形成制度,這在中世紀時期別處還未有所聞。
這樣的訓練之下,蒙古騎兵的戰斗素質和戰斗能力都是驚世駭俗的。
再加上他們從小訓練,這樣的蒙古騎兵有著極高的凝聚力,無論在沖鋒之時還是撤退之時都能夠最迅速地接受指令。而蒙古騎兵攜帶的東西較少,歐洲騎兵不僅穿戴著厚重的盔甲,還有不少的馬飼料,速度不如蒙古騎兵??傮w來說,歐洲騎兵行軍速度和戰斗力都比不上蒙古騎兵。
這里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蒙古騎兵的弓箭、用來套馬的繩套、用于網馬的網套。他們的弓箭在當時來說是十分長且大的,需要80公斤左右的力量才能夠拉得動,殺傷范圍應該在300米左右,若是裝備上鋒利的金屬箭頭,就連最厚的盔甲都能夠穿透。而后面兩種器具起到的作用就是為蒙古騎兵供應了充足的馬源,在危急時刻還能用馬做食物,供養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