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羅斯之戰的歷史地位是怎樣的?戰后阿拉伯人是如何看待唐朝的?綜合新聞
說到怛羅斯之戰,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中國與阿拉伯人的交往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紀,當時阿拉伯人將來自印度洋的中國貨物,運抵埃及,然后轉運到西方。
成書于一世紀的《印度洋航海指南》中提到,“在馬六甲半島(Chryse)之北,在海之極端,有一國家名秦(Thin),其中有一大城稱秦尼 (Thinae)。棉花、生絲和絲綢都從此經大夏而抵婆羅羯車,另經恒河水道而抵麻離拔”。這本書是希臘文書寫,為何希臘人會用“Thin”稱呼中國?原因在于,在阿拉伯語中“Sin”代表中國,由于希臘語沒有“S”音,所以就用了“Th”音。
到了唐朝時期,中國與阿拉伯人經貿往來更是頻繁,還爆發過多次戰爭,那么阿拉伯人眼里的唐朝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尤其怛羅斯之戰后,阿拉伯人又如何看待唐朝?
1:阿拉伯人對唐初中國的認知
在唐玄宗之前,阿拉伯史料中的唐朝記載極為少見,其中最主要一則描述的是世界地理位置,夾帶了描述中國。
埃及占領者阿姆爾之子阿卜杜勒,死于公元675年,他對世界地理有過一段論述,法基赫的《各國志》中收錄了這一段記載:
世界景象分成五部分,猶如鳥首、兩翼、胸部、尾部。世界之首為中國,背后是瓦瓦,瓦瓦之后的民族,只有真主知道。右翼是印度,印度背靠大海,大海之內無生物。左翼是可薩,可薩后面有兩民族,其一是孟沙與摩沙,在他們后面是雅朱者和馬朱者,胸部是麥加、西賈茲、敘利亞、埃及與伊拉克。尾部是從扎特一胡瑪姆(亞歷山大港附近)至馬格里布。
從這一記載中,很難判斷阿拉伯人對唐朝的態度,但阿拉伯人以自己的視角來觀察,對中國的地理描述一定程度上的準確的。由此可以判斷,阿拉伯人與中國交往較為頻繁,對中國應該比較了解,否則很難做出這一判斷。
值得一提的是,阿卜杜勒的這篇記載,應該就是最早稱呼中國為“Sin”的阿拉伯文獻。而阿拉伯之所以稱中國為“Sin”,很可能是從古印度稱中國“Cina”而來。
2:怛羅斯之戰后,阿拉伯人如何看待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