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保衛戰中,趙國為何能夠戰勝秦國呢?綜合新聞
邯鄲保衛戰是在長平之戰后一年發生的,不過這次戰爭秦國輸了,這是為何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邯鄲保衛戰
我們都知道長平之戰幾乎消滅了趙國的有生力量,但是秦國也傷亡近20萬士兵,剛才長平之戰中恢復過來的秦國,若是單打趙國勝利的把握還是很大的,不過這次秦國卻是遭到了趙國和楚魏聯軍的反擊,最終無功而返。邯鄲之戰秦軍部隊傷亡接近20萬,嚴重阻礙了秦國統一的步伐。
長平之戰后秦國占領韓國的垣雍,垣雍在大梁上游,控制住垣雍就可以說對魏國都城有很大威脅。在長平之戰之初,秦昭王擔心魏國會支援趙國,所以就答應魏王,這場仗打完了就把垣雍送給魏國。當然戰國時代大家都是出了名的老狐貍,你我心知肚明。魏國自然沒有完全相信,但是也沒有支援趙國,反而趁機兼并了幾個小國家。
長平之戰后戰國地圖
秦國控制住垣雍,其目的就是制約魏國,好讓他在吞并趙國的過程中讓魏國不敢亂動。經過一番謀劃,秦軍開始向邯鄲進發。對于趙國軍民來講,長平一戰刻骨銘心,對于秦國的痛恨已經無法用語言形容。此時的趙國軍民上下一心,團結空前。秦國的虎狼之師還真就沒打下邯鄲,硬是只能將邯鄲圍住,這一圍就圍了三年。
秦國拿邯鄲沒辦法,秦王才想起白起,于是讓白起率軍攻打趙國。白起覺得以前打的時候你要和談,現在不好打了你非讓我打,于是裝病不去。這其中緣由就跟范睢有關。當年長平對峙之時,兩國的錢糧消耗是非常大,白起派人去要糧食,被范睢殺了。范睢的意思是秦國發生災荒,這個時候還來要糧食,簡直不把百姓當人。
秦軍
不過白起也是真的厲害,長平坑殺了40萬趙軍,正要乘勝拿下趙國。范睢怕他的功勞勢力比自己大,就勸說秦王要不和趙國和談,拿他們幾個城池再說,這仗就先不打了。你說白起氣不氣?跟范睢的梁子肯定是結下了,并且誰來都解不開。
后來秦昭王又去請白起出山,白起又裝病不起,火都燒到眉毛了,沒有辦法,范睢于是推薦了他的朋友鄭安平出將軍,統率部隊進攻邯鄲。范睢能到秦國就是鄭安平幫的忙,所以關鍵時候還是要有人。
白起
當四十萬趙軍被圍長平之時,東方幾個國家都想坐收漁人之利。但是這次秦軍圍困邯鄲就不一樣了,趙國很有可能就此滅亡,這樣一來秦國會越來越強大,到時候沒有誰能收拾住局面。雖然明面上各國都磨磨蹭蹭沒有立即出兵救援,但是東方六國的有識之士覺得這個時候必須立即救援趙國了。戰國四公子中的信陵君、春申君和平原君都發揮了很大作用,尤其是趙國的平原君,為了救國家于危難之中四處奔走。